器乐艺考是音乐学院的重要招生环节之一,很多准备参加器乐艺考的学生都希望能够通过考试,进入心仪的学府。然而,这也是一个非常竞争激烈的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才能更好地准备和应对。
1、节奏不够严谨
大多数同学在演奏作品时都会出现节奏问题,有的不够稳定,有的毫无章法,这样的节奏感必然无音乐性可言。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①教师的要求不够严格规范。有些同学练琴多年,从未用过节拍器,因为教师没有要求过学生用节拍器练习。学习器乐的同学必须要养成使用节拍器的习惯,特别是进行音阶琶音等基本功训练时更是如此,这样能很好地纠正同学们在练习时节奏不稳的坏习惯。要用节拍器在各个速度之间转换训练。比如,一个作品要求一分钟132的速度。我们开始要从60左右的速度,卡节拍器进行练习,随后再慢慢提高速度,在60和140之间的任意速度之间转换训练,才能做到演奏标准速度时游刃有余。
②学生的练习缺乏科学的方法。很多学生在拿到一个稍有难度的作品时不认真分析作品,更不会分段演唱乐谱慢速练习,而是喜欢按照原速从头至尾完整演奏,长此以往遇到快板就会磕磕绊绊,手忙脚乱。准确的练习方法是放慢速度分段演奏,当肌肉和大脑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性记忆以后,再加快速度练习,最后从头至尾完美贯穿起来,这样做看似麻烦,实则事半功倍。
2、缺乏扎实的基本功
普通高中的学生很少有像专业艺术学校的学生那样具有扎实的童子功,文化课课业繁重,也缺乏大量的训练时间。不少同学在汇报过程中演奏起来错音漏音严重,音符演奏不清晰,强弱、层次感不清楚,无法很好驾驭作品。导致这个后果很大的原因是基本功不扎实,平时练琴为了赶进度、拔程度,严重忽视了基本功的夯实。很多同学在琴房练琴时,从来不会进行音阶琶音练习曲的训练,直接演奏作品,“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强度很大,但收效甚微。
归根结底,就是忽视了基本功的训练。器乐基本功的训练虽然枯燥乏味,但是效果显著,甚至会起到决定性的意义。笔者建议,每次练琴要合理分配好练习的内容。音阶琶音、练习曲、乐曲的练习时间各占三分之一。切勿每次只练作品,忽视基本功的训练,这样是永远也不会演奏出令人满意的作品的。
3、作品选择不是“量体裁衣”
有些同学选择作品难度太大,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为了能够在艺考中脱颖而出,同学们往往会选择一些高难度、高级别的曲目,这看似“唬人”其实适得其反。因为缺乏基本功的支持,缺乏高强度的训练,很多同学在演奏时很难驾驭乐曲。
在演奏过程中出现了重大的失误或者暴露出了很多缺点,甚至连最起码的完整性都做不到,更不用说音乐性的问题,演奏这样的作品费力不讨好,很难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因此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作品或者驾驭起来相对轻松一些的作品,选择合适的作品是决胜的关键。
4、对作品的内容和风格表现力不强
很多同学作品演奏的相对完整,但是对作品的内容和风格把握不准,缺乏表现力。表现力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对作品内容和音乐表现手段的理解力。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中没有完全意义的重复”,在器乐作品当中,重复的乐句特别多,有的是完全重复,有的是变化重复,有的是卡农,如果把这些重复都用相同的力度速度演奏,就会使乐曲失去光彩,缺乏层次。
第二是外在的肢体与情绪表现力,很多同学刻意模仿老师或者是演奏家的动作,而不是发自内心,让人感觉生硬死板。肢体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应对声音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画蛇添足,一定要做到水到渠成,相由心生,而不是矫揉做作,东施效颦。
好了,以上就是小编的全部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者想了解更多有关艺考方面的知识,可以联系在线客服,好学校为你提供一站式免费求学服务。另祝您艺考顺利,加油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