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首作品由不同的考生演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的考生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使声与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有的考生则忽视了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在演唱过程中缺乏情感和韵味,失去了艺术感染力,无法引起听众的共鸣。
“唱歌没感情”的原因在哪里?
痛点一:隐藏情感,不愿表达甚至不会表达
有人说东方人比较内敛,不善表达情感。其实这种内敛在舞台上,往往弊大于利。它让歌唱者失去了内心情感和观众之间的沟通桥梁:表达!常年的隐藏、压制和封闭,造成了有些人已经不会表达情感了,有的是不愿表达,甚至排斥和拒绝表达,这些都不利于歌者与观众的情感互动。
所以,对于一些人来说,唱歌没有感情既是心理问题,也是技术问题。情感表达的方式,跟发声技巧一样,需要长年的学习与领悟。
痛点二:脑子里只有“单音歌曲”,对伴奏不熟
我们唱出的音乐,只能是单音旋律(呼麦除外),歌曲的色彩,要靠和声来丰富。相同的旋律,不同的和声织体,表现效果可以截然相反。伴奏,在歌唱中扮演中重要角色。歌者如果不熟知伴奏,不了解伴奏,不能跟伴奏协调合作,是不能完整的表现出歌曲韵味的。每一个歌唱者都需要伴奏的长期陪伴和帮助。
所以,事实上,除了极少数的无伴奏歌曲,绝大部分的声乐作品,没了伴奏, 等于没了灵魂和血肉。歌唱的人如果心里没有伴奏,还谈什么音乐表达。
痛点三: 情感不是技巧的敌人,而是带你迈向前方的引导者
歌唱技巧是音乐表达的载体,发声方法不正确,是很难将音乐的韵味表现出来的。除此之外,情感也是表达好音乐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推动技巧前进的原动力。当我们沉浸在音乐中尽情享受它的美感时,身体的各部分肌肉更容易松弛和协调,紧张和焦虑的精神状态也能够被缓解。所谓的音乐治疗,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我们在歌唱时经常遇到的如挤嗓子,声音僵硬等技术上的难题,其实可以在很多旋律优美和舒缓的歌曲中得到缓解和治疗,尤其是在好的钢琴伴奏的带领和渲染下,歌唱者更容易进入健康的歌唱状态。技巧和情感,相辅相成。
唱歌怎样才能富有感情?
1、运用正确的呼吸表达情感
不要乱喊乱叫,要学会用气息唱歌。以气带声,用叹气的感觉唱歌,一定要让气息先出来,然后再把声音带出来,很多人把这最关键的一步搞反了,所以听上去全是声音而没有感情。
呼吸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歌唱的技巧强调“声情并茂”,而“声”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在于气息的运用正确与否,因而呼吸本身也就是音乐表现的一部分,所以在演唱和训练时应当按歌曲的感情需要进行呼吸。
2、通过音色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
歌唱中的音色变化是指在演唱一首歌曲时,根据歌曲的思想内容来表示不同的音乐形象。
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也表现不同的音乐效果,作为歌唱者在演唱中应该在头脑中设计出歌唱的声音形象,解决用什么声音色彩、力度来表现歌曲的内容、情绪和风格。给歌曲以生动的描绘,从而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3、手势和表情的合理运用
手是感情表达的“无声的语言”,它不仅能够帮助情感表达、渲染气氛,而且能够为形体造型。眼睛则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各种复杂的乃至细微的感情,均能通过眼睛表达出来。不同的眼光、眼神,反应着不同的心态与感情。
而面部表情一定要有“春、夏、秋、冬”之分。歌唱者在舞台上表达歌曲中的感情,一定要从面部表情上有所体现,要敢“做戏”,敢表演,是什么感情就要用什么表情,感情不同,表情也要随之变化。
好了,以上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可以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好学校持续为您提供更多免费解答,另祝您艺考一切顺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