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音乐生必看!关于视唱练耳的七个认知误区

发布时间: 2年前     浏览次数:107

视唱练耳对每一个音乐生来说都不算陌生,但是依旧会有很多音乐生不够了解,从而产生认知误区,今天小编总结了七个关于视唱练耳最常见的认知误区,一起看看看吧~

误区一:认为绝对音感可以练出来

绝对音感是一种在低幼年龄段开始训练才有可能获得的能力,简单的说它是一种音感而不是一种乐感。乐感是什么,乐感是大脑对于一组相对的音的关系的认知,一旦思维模式上具备了乐感这一特征,绝对音感就不能训练了。然而不是所有从小开始学习音乐的小朋友都能获得绝对音感,也不是所有获得绝对音感的小朋友都能达到较好的听觉能力阶段,从小开始训练所谓“绝对音感”本身就是存在风险的,如果一旦成为程度不好的绝对音感,还会对相对音感的训练造成巨大障碍。而对于十二岁以上的人群来说,借用官方辞令表述就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成年人或准成年人能够通过训练获得绝对音感。所以幻想着自己天赋异禀,随便搞搞就能练成绝对音感的小伙伴们可以歇菜了,这种投机取巧的思想要不得。这个世界很美好,不要在注定劳而无功的事情上白白浪费时间。

误区二:认为视唱练耳很难自学

实际上,视唱练耳是一个特别适合于自学的科目,原因是它的练习方法相对简单,没有什么复杂高深的道理或机制,依赖于高强度的重复练习来达成相对音高位点意识的自我内化,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并不那么重要。视唱练耳教学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墨守成法,缺乏创新,教师们除了带你“模唱”“构唱”几乎就没有别的技术手段了。

视唱练耳

误区三:认为学习视唱练耳就是多用耳朵来听

这是学习视唱练耳实操方法领域最大的误区了,多少小伙伴抱定一个什么练耳大师之类的APP,整天听什么单音,听什么音程,听什么双音,听什么和弦,听什么节奏,听来听去毫无建树,反而自己消磨了时光,其实视唱练耳不是靠耳朵学的,视唱练耳是靠“唱”来学习的,通过唱来不断提升你构建音程、构建和弦、构建节奏的速度和熟练度,内心听觉就建立起来了,一句话概括,视唱练耳练得是脑子,练得是音高位点意识,而这只能通过一系列唱的技术来达成。

误区四:认为学习视唱练耳需要懂乐理

这种认知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学习视唱练耳不需要懂乐理,尤其是初级阶段的视唱练耳,比如简单的识谱视唱、旋律听辨、和弦结构听辨等等,完全不需要懂乐理,或者说只需要略微了解大调音阶、音程、唱名法这几个概念就够了。学习乐理不是视唱练耳学习的基础,而且正相反,学习视唱练耳是真正理解、掌握基础乐理的前提。音乐理论是一种对实际操作要求很高的学科,没有技术上的掌握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理论上的贯通,死读硬背不能解决问题,视唱练耳是理解音高、调式、调性、和声这些基础月理最有力的工具。

误区五:学习视唱练耳需要有乐器基础或

学习视唱练耳同乐器学习没有任何关系,学习视唱练耳不需要有乐器基础,也不需要同步学习乐器,学习视唱练耳只需要以学习视唱练耳的专门方法来训练。这个过程中会最低限度的使用到键盘乐器作为辅助工具,然而那只是学习初期进行音高校准的工具,对其演奏技术没有任何要求,以键盘来说就算你只用一根手指敲击键盘也可以进行高效视唱练耳的学习,完全不必会演奏该件乐器。

视唱练耳

误区六:学习顺序是先单音、再音程、再双音、再旋律、再和弦

先说单音,都说过了绝对音感对于成年人或者准成年人是练不出来,所以练习这个是没有用的。学习视唱练耳只有一个唯一的核心,那就是音程!对音程的构建速度得到音程判断能力,对连续音程的构建速度得到旋律听辨能力,而进行和声音程或者和弦结构的听辨则需要训练一种“错时听取”的新的听觉习惯,他们之间毫无逻辑递进关系,没有谁是谁的前提或基础,他们都只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音程,而它们都是可以在练习中同步提高的!

误区七:年纪大了就不能学习视唱练耳了

有人认为学习视唱练耳要从娃娃抓起,年龄变大以后就不再适合学习视唱练耳了,这个观点真的很坑,荼毒了很多在青少年阶段或者成年以后怀揣音乐梦想的人,学习视唱练耳不一定需要从娃娃抓起,实际上娃娃阶段开始训练还有一定的风险,就是可能会得到不良绝对音感类型这个问题。对于首调听力或者说相对音感的训练,年龄大大概率是种优势,因为年龄越大,所拥有的音乐经验就越多,在自发性的歌唱练习中,很多人获得了良好的歌唱能力,这成为学习视唱练耳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在学习视唱练耳的过程中,你从前通过听歌、唱歌所得到的那些音乐经验,将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这些优势都是从小学习的儿童所不具备的。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视唱练耳的七个认知误区,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好学校持续为您提供更多免费回答,另祝您艺考顺利,加油!

Copyright@ 2012-2024 广州冠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27680号
首页电话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