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舞蹈生如何提高舞蹈剧目的表现力?

发布时间: 2年前     浏览次数:88

舞蹈的内在属性是一种抒情的艺术,很多的学生在舞蹈作品展示中,只是展示出了具体的舞蹈动作,而作品所要表现出的各种情感被忽视了,我们具体、可见、生动的人体动作应该和相应的情绪恰当的结合并共同表露出来,才会真正的做到形神兼备,在艺考中才能脱颖而出,拿到高分。接下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如何提高舞蹈剧目的表现力吧~

1.了解剧目的背景内涵,学会联想

舞蹈艺考生的剧目大部分参考成品剧目,选择作品中的一段进行展示。我们在学习作品的具体动作之前,要反复观摩剧目,了解剧目中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物的情感思想和性格特点,以及作品所讲述的故事。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在对舞蹈作品进行情绪处理时打好基础。在情绪处理方面,作为舞蹈作品的表演者要与观赏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情感性是舞蹈艺术的生命之所在。观赏者不仅仅在一种被动的地位上观赏作品,而是在共鸣中被舞者感动、吸引。

作为表演者,在剧目展示时,加入联想,每一个动作的展示都有特定的情境,要学会在考场中联想,脑海中有画面,比如展示的是蒙古族舞蹈,可以联想到草原,想象自己在广阔草原上起舞。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舞蹈

2.注意表情性动作

舞蹈作品的表情性动作的处理要到位。舞蹈中的表情性动作,主要是以生活中的表情动作为基础,经过艺术的提炼、组织、美化加工而来的。如我们在舞蹈中的面部表情动作称为面部表情,身体各部分的表情动作,称作为身段表情。在面部表情中,眼神更占据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眼神,即眼睛的神态,是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窗口。舞者需要通过眼神,有目的性的,也就是从情感上与观赏者产生共鸣,传递情绪。

舞蹈动作里的表情性动作,是描绘人物的情感、思想和性格特征的动作。一个舞蹈作品的展示能否取得成功,学生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否鲜明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取决于表情性动作的处理是否恰当。

表情

3.要与舞蹈作品的音乐情绪相融合

舞蹈是以视觉为主的,视听相结合的一门综合艺术。所以,舞蹈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作品情绪都需要音乐加以辅助表现。舞蹈和音乐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舞者在展示剧目时,要做到心中有音乐。其中重要的是合理运用好舞蹈节奏和音乐的关系,我们的舞蹈形象要具有节奏型。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如何提高舞蹈剧目的表现力的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好学校持续为您提供更多免费回答,另祝您艺考顺利!加油~

Copyright@ 2012-2024 广州冠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27680号
首页电话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