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美声练习小技巧,你get了嘛?

发布时间: 2年前     浏览次数:61

在美声的演唱过程中,要保持对气息的良好控制,从而达到合适的音量和稳定的音准。同时,发声时要注意体现情感,并注重每个音符之间的连贯性和流畅度。这样才能呈现出动人的音乐效果。接下来和小编一起看看练习美声的几个小技巧吧!

1.树立巩固稳定的中声区

这是初学阶段练唱应达到的主要目的,中声区基本功好坏,直接影响到高音区的扩展,在中声区去感受气息与嗓子的合作关系,在母音训练中寻找自己美好的声音和共鸣音响。发声练习以“咪”和“妈”母音为主,练声曲以连贯抒发的软练习和果断弹跳的硬练习为主要手段,在自然声区采用三度或五度,半音摸进上下运行。

唱歌

2.稳定低喉结位置

喉结也称喉器,是发声的重要器官,它的稳定功能就如弦乐上的码子,对声音落低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打哈欠时,就是喉结低喉位最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让声音落下来,也才能让共鸣腔体充分地支撑和打开。因此,我们必须彻底放弃用嗓子喊着唱的不好习惯,将发声位置从喉结移到胸口正确的发声位置上来。让声音落下来,保持舌根、下巴、前颈部位“懒洋洋”的松弛状态。

3.唱好“过渡声区”

人类生来就有真假两种声音,宽厚结实的真声和高亮尖细的假声。女声的真假声区别不大,而男声则有界限分明的明显差异。沈湘教授说“只有把这两种肌能混合使用,才能在整个音域中得到统一的共鸣音色”,又阐明说“混声唱法不是到了高音时才混合使用,而是在中声区里就要找到真假混声唱的感受,只是真假声的比例多少而已”。

“过渡声区”也叫“换声区”,就是真声和假声衔接的那个声区(男女高音一般在D2-F2之间)。唱到此处常出现破音或被卡住过不去的现象,这就是碰到了“拦路虎”也叫“音坎”,要想顺利通过就要在真假声区之间人为地架设一座通过的“桥梁”。其方法就是混声唱,真假声的比例要控制好,“声门”开的适度,发声不可硬拼,音量不可太大,要用心去感受混声唱的轻松音响,这是攻克高声区最关键的一步。

在实践中体会到两种声音不同的肌能特征后,也就知道在训练中真假声的互补作用的重要了。沈湘教授的高徒邹本初先生总结时说“真声肌能可以增强基音的音响力度,使声音产生结实、明亮的艺术效果”,假声肌能使声音变得更加轻松灵活,要带着柔和的特色。所以混声唱法在体现美声规范的声音概念(通、实、圆、亮、纯、松、活、柔)上显示了极大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4.打开喉咙唱歌

这里所说的喉咙,就是指嗓子眼那个地方,喉咙包括了咽和喉两个部分。打开喉咙唱主要是打开喉底部,除了使喉咙向周围扩张外,更主要是一种使喉结(甲状软骨)向下拉(坐位)的力量,和使咽部向上伸展扩张,上下反向垂直拉开的力量和状态。沈教授说“要有上下拉开一米长的状态”,打哈欠就是最好的感受,这时喉咙是充分打开的,共鸣腔体的支撑是有力的,唱时就应保持这种状态。这种歌唱发声比较松弛、声音和气息容易结合起来,位置也容易上去,把声音送到鼻、头腔,只有打开喉咙才能获得上下通畅的音柱效果。

唱歌

5.歌唱的共鸣是美声唱法的灵魂

声带单独发出的声音叫做“基音”,它所发出的声音是十分纤细的,单薄无力的,似尖细的哨音,一点也不悦耳,它只有在各相关的共鸣腔体里得到共振,环绕出来,才能使音量、音色得的宏亮和美化。

好了,以上就是小编带来的美声练习小技巧,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好学校持续为您提供更多免费回答,另祝您艺考顺利,加油!

Copyright@ 2012-2024 广州冠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27680号
首页电话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