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有啥区别?

发布时间: 2年前     浏览次数:142

歌唱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也孕育了各种不同的声乐表现方式。在中国,可以将歌唱分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三种唱法有什么区别。

1、美声唱法

“Bel cantoo”意大利语的原意是“美妙的歌唱”应译作“美声歌唱”,也可译作“美唱”或“美歌”。现在我们俗称的“美声唱法”这个名称应是借鉴这样的翻译产生的,它产生于意大利,最早出现于16世纪末意大利的弗洛伦萨。

早期的意大利唱法是被称为“中性”人(即阉人)歌唱方法。“中性”歌者是17至18世纪意大利歌剧舞台的主要力量之一。当时没有女人登台演唱,女角由男人扮演,使用“假声”和较好的头腔共鸣歌唱。

美声唱法

2、民族唱法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语言和音乐。“民族唱法”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一些优秀的“民族唱法”歌手受到了“粉丝”们的追捧。“民族唱法”应该说存在于各地方戏曲唱法之中。

尤其早期的民族声乐艺术中,戏曲占有重要的位置。我国早期的民族音乐发展,大概从五十年代初开始算起,活跃在抗战时期的解放区的声乐工作者,有很多是戏曲演员转做民歌手的,在演唱中带有鲜明的戏曲唱法,并把戏曲中的“唱、念、做、打”的基本功用在了民族歌曲的表演中。

(1)学院派民族唱法

音乐学院声乐课程多采用“美声唱法”训练为主导,注重声区的统一,音域宽广,真假声结合等特点,咬字清晰,发声圆润通畅,声音明亮,位置靠前,演唱亲切自然。在演唱中不再使用过多的真声、白声。

(2)新民歌唱法

为了寻求突破“学院派”的统一性,八十年代,“新民歌唱法”悄然在中国大地兴起。它继承了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特点与精华,即融进民族特点又借鉴了西洋唱法的科学理论和发声方法,更多的使用了气声发声的方法,更加接近通俗唱法,发声稍潜,感觉更加亲切,听起来自然轻松。

民歌唱法

3、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遵循声乐艺术的基本原则,但是不像“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那样稳定和规范,声音和吐字靠前,有一定的吟唱效果,演唱风格亲切,比较接近生活,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通俗歌手具有有特色的嗓音条件很重要,演唱或轻声或粗声、或柔或嘶哑,或假声或大嗓喊声。

(1)偶像派通俗唱法

我国偶像派“通俗唱法”歌手多借鉴流行乐坛的四种唱法:港台风格(以邓丽君为代表,亦包括台湾校园歌曲)、日韩风格(香港歌星大多直接模仿日本歌星的唱法,也有的用粤语填日本歌)、欧美风格(美国黑人歌星及乡村歌手)、劲歌风格等。

(2)实力派通俗唱法

很多通俗歌手融合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欧美风格流行唱法”等值得借鉴的优秀艺术养分,把握时代脉搏,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在通俗唱法的演唱上作出了优异的成绩,如刘欢、孙楠、韩红等。

通俗唱法

好了,以上就是小编的全部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者想了解更多有关艺考方面的知识,可以联系在线客服,好学校为你提供一站式免费求学服务。另祝您艺考顺利,加油哈。

Copyright@ 2012-2024 广州冠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27680号
首页电话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