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是我国人民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根据汉语言的发音吐字,在民歌自然唱法、说唱、戏曲唱腔的基础上,在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西洋声乐艺术科学的发声方法而形成的一种中国独有的一种演唱风格。那么,在民族声乐中咬字吐字有多重要?
1、民族声乐的语言艺术
语言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歌唱语言和说话不一样,要求在科学的歌唱状态中,在通畅优美的歌声中把语言表现出来,语言效果既要符合汉语吐字归韵的特点,也要符合五音(唇、齿、牙、舌、喉)四呼(开、齐、撮、合)的规律。
在这方面民族声乐十分重视语言与音乐的关系,它根据演唱语言的发音规律来处理发声、共鸣、行腔,讲究字音的五音、四呼、出声、归韵、收声。它是通过人的语言来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有别于其它音乐艺术,作曲家利用音乐的高低、快慢、强弱、圆、顿和节奏的变化,使歌词的思想感情更为丰富、更优美、更动听、更有艺术感染力。作曲家使整首歌词和乐曲的感情融为一体,协和统一。
歌中的每个字都生动活泼、富于歌唱性,都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的一部分。如果失去了优美的语言,那就成了“乐器化”的声乐。完美的歌唱艺术。既要有清楚的语言,又要有悦耳的声音。歌唱中的语言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掌握正确的咬字吐字。
2、民族声乐的依字行腔
声乐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气质、个性、风格。因此,民族声乐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而歌唱中的语言占主要地位。在演唱过程中咬字要准确、吐字要清晰。
字咬歪了就变成别的字了,所以字正是前提。但是光有字是不行的,还要有腔才是歌唱。歌唱是依字行腔,那么吐字就是依母音行腔。有了“字”才能谈“腔”,无字之腔在歌唱中是没有的,同样从歌曲的形成来看,是先有词。后有曲,从吐字发音过程来看更是先有字后有声。
在唱每一首歌时,除了咬字吐字方面下工夫外,还应对它的行腔的抑扬顿挫作一番研究,合理安排各种强弱音,使演唱有起有伏,层次鲜明,还可运用哭音、漱音、滑音、颤音等来丰富演唱的行腔。
总之在演唱中既要表现语言的魅力,又要表现行腔的魅力,因为优美的行腔生动清晰的语言。才能概括和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刻画动人的艺术形象,深化音乐主题,使歌声富有感染力,可以达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3、咬字吐字在民族声乐中的艺术处理
掌握了咬字吐字的方法,我们应该根据歌曲的风格的不同,在演唱的咬字吐字中各有特色。演唱激昂有力的歌曲时,咬字准而短,吐字要有力度,“字尾”要收的干净、利落,咬字与吐字的衔接要结实有力,并富有弹性。
但是避免唱的生硬呆板。演唱节奏欢快的、激情热烈的歌曲时,咬字吐字要轻快、敏捷有弹性,又要出口分明,字字清晰,不能拖泥带水。
除此之外,这一类型的歌曲的咬字吐字和演唱的呼吸技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歌唱时要特别注意互相配合。同时要注意歌曲的线条、连贯性、短而不碎。
演唱一些委婉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则应柔和、细腻连贯,字头要出的平稳,字腹延长时声音要流畅而舒展,字尾归韵时要缓慢、完美、清晰。
好了,以上就是小编的全部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者想了解更多有关艺考方面的知识,可以联系在线客服,好学校为你提供一站式免费求学服务。另祝您艺考顺利,加油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