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又可称为刻印、制印、刻章,简单地说,就是用刻刀在石头等材料上刻字。篆刻,根据印面文字可分为朱文、白文与朱白文几类。刻好的印,打上印泥,就可以钤拓出印痕,除制作专门印集以外,篆刻一般用于书法或绘画作品上,或用作藏书戳记及个人印信等。根据印面文字内容,篆刻有姓名印、字号印、斋室印、年号印、收藏印、肖形印、闲文印等。所谓“诗书画印”四美,是中国书画艺术的特点之一。一幅书法作品上加盖印章,红黑两色相应成趣,作品的审美特性得以增加。
篆刻,其源可溯至古陶刻、甲骨及钟鼎文。篆刻作为正式的印信使用,从现有实物看始于春秋战国,称为古玺,此时的篆刻大多表现为实用价值,同时艺术价值也得到了相当的重视,这单从形制丰富的印纽艺术中可以窥见。秦汉时期的篆刻,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规整中见趣味,法度中见天然,为后世取法,所谓“印宗秦汉”是也。至唐代,开始出现名号、书斋及年号印。宋元时期的篆刻,印章别有意趣。明初,石章盛行,开辟了篆刻艺术的新境界。清以降,篆刻艺术臻其极,大批的金石家、书画家、收藏家等文人雅士参与其中,流派纷呈。
篆刻要素有哪些?
篆刻,又称为“方寸艺术”,其构成包括章法、篆法、刀法等几个方面。章法,是在方寸地面上安排需要刻的字的技巧;篆法,是篆字采用如何写法;刀法,是如何用刀,有单刀、双刀、复刀或者冲刀、切刀、摆刀等分法。
篆刻材料,有金、银、铜、铁、玉、琉璃、玛瑙、水晶、象牙、牛角、木材以及石料等。今者石料最为正宗和多见。石料,有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等种类,各类中又有多种档次,价格不一。寿山石中的田黄石最为名贵,出坑愈早的愈是温厚细润(见图53),价值特高,清赏把玩,人生一大乐趣。石料,有正方、长方、圆形、随形等,大小尺寸不一。石料大小与文字多少,也是决定篆刻章法的一大因素。
一枚篆刻的章法,如同一幅书法的章法一样,如何布局谋篇,是很关键的。章法,可以显示个人的篆刻风格,或匀称工稳,或轻重变化。“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表现了篆刻艺术分寸之间刻划点画之间的矛盾性和戏剧性。此外,印面排列还有田字格、日字格、有无边框等多种形式,章法亦因之面目多端。
印面刻好后,还要在石料左侧加刻诗文、跋语、艺论、图案及作者名号、年代等,称为边款。从现有实物分析,边款最早大致始于明代的文彭、何震。拓边款也是一门记述,需练习始得快捷而清晰。
印泥是拓印所必需的,它既不能太干,也不能油性太大。拓印时力量要适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朱文印力量过大则线条变粗,白文印力量过大则线条过细,都会失真,不是其本来面目。名贵的石料、精致的雕工、名家的篆刻,使篆刻艺术成为文玩收藏的一个重要品类。
好了,如果你喜欢这篇资讯,别忘了关注91选校艺考资讯,如果还有其他疑惑,还想了解更多艺考培训相关的信息,可以搜索关键词或直接在线咨询,91选校为你提供一站式免费求学服务。另外祝您艺考一切顺利,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