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在纸上运行要留下痕迹,这痕迹就是汉字的点画。用同样的一支毛笔,写相同的一个字,结果是一人一面。其缘由是由于每人的运笔发力要领的差别。写字时,笔毫由于手臂的发力不同,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异,因此,才有“唯笔软而希奇生焉”的说法。笔毫在不使用时,形状是锥状的,一旦濡墨落笔,锋毫即变,一写一变。写字时笔毫始终是处在变化状态的,这就要求书者在运笔时发力控锋、调锋,在控锋、调锋中书写。
这种书写历程中的锋毫之变,我们称之为“锋变”。无论何种字体书体中的点画,实在就是行笔时“锋变”的结果。研究笔法,实际上,就是要集中在怎样控制“锋变”这一要害点上。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笔画,都是由入、行、收三个技巧环节来完成的(点,一入即收)。
入,主要是完成笔画前端的造型;行,是完成笔画中部的造型;收,是完成笔画尾部的造型。
发力和锋变的种种技巧,就集中体现在这三个细小环节之中。在这三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一个笔画的造型。因此,它是用笔最基本的技巧环节,对笔法的研究,也就必须着眼于这三个详细的技巧环节。
用手、腕、臂的发力来控制和调领锋毫,使用锋变来完成这三个环节,举行点画的描画,就是用笔的要害。
昔人研究笔法最经典的成果,莫如“永字八法”,虽然它照旧是残缺的理论,如:心钩、鹅钩、之捺等,这些极为重要的笔画,只一个“永”字,无法包罗其中,说明它是一个不完整的理论。但实践指导意义确是重大的。仔细剖析“策、勒、弩、趯、侧、掠、啄、磔”八字,其实讲的就是一个控笔发力的问题。
由于发力要领的差别而导致锋变的差别,又由于锋变的差别而导致点画的形状差别。故而才形成了“楷书笔法”、“篆书笔法”、“隶书笔法”、行书笔法”、“草书笔法”的五种笔法分类。
五种字体各有各的主要笔法特征,篆书的“铁线玉箸”、隶书的“蚕头雁尾”、楷书的“永字八法”、行草书的“绞转绵延”等即是。在同一种字体之中,无论其风格是怎样变化,在点画的描画,或者说在发力要领和锋变上,都有着很明显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张迁碑》与《曹全碑》比较,共性是“波磔”和“蚕头雁尾”,区别是一方一圆、一刚一柔。柳楷和颜楷比较,共性是“藏头护尾”与“八法”,区别是一骨一筋、一峻一朴。
这些差异的形成,无疑是锋变的结果。由此,我们又可以推断出,个性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缘于个性化的运笔发力要领和个性化的锋变上。人们称米芾的“刷”、东坡的“画”、山谷的“描”,就是对他们个性锋变技巧最典型、最贴切的形容。也正由于他们各自的这种奇特的锋变技巧,才形成了他们各自的书风,才形成了宋代“尚意”的书风。这种例子俯拾皆是。
锋变的幅度与发力的要领有直接关系,重发力,锋变的幅度大,笔画粗壮;轻发力,锋变的幅度小,笔画纤细;疾发力,笔画挺而柔;缓发力,笔画劲而朴,使用侧锋锋变,笔画方峻;用中锋锋变笔画圆浑。
不管怎样发力与锋变,必须是以写出准确而高质量的点画线条为宗旨的。若求点画线条造型的准确,首先是要发力与锋变的准确。不同点画,不同字体,不同风格,需要不同的发力要领和锋变技巧。
好了,如果你喜欢这篇资讯,别忘了关注91选校艺考咨讯,我们将为你带来更多备考干货,如果还有其他疑惑,还想了解更多书法艺考相关的知识,可以搜索关键词或在线咨询,91选校为你提供一站式免费求学服务。另外祝您书法艺考一切顺利,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