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编导备考干货:进行故事创作时如何把握矛盾冲突的关系?

发布时间: 2年前     浏览次数:59

我们经常说矛盾冲突,似乎这两个词就一直连在一起使用,但是同学们知道吗?这二者是有区别的。如果把握不好矛盾冲突的关系,是很难在情节上面设计得精彩的。本文为你解答这个问题,一起看看吧!

一、矛盾冲突是什么关系?

冲突和矛盾是表里关系
“冲突”“矛盾” 这两个词汇,我经常使用,但也经常混淆,进而搞不懂它们有什么区别。词典中“冲突”有两条释义:矛盾表面化,发生激烈争斗;互相矛盾,不协调。“矛盾” 释义是:事物相互抵触或排斥。两者的区别是:矛盾是导致事物冲突的内在原因,冲突是矛盾得以视觉化外在动作。可能这样说有点抽象,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例如,在一家4S店,父好俩吵了起来,看上去发生了冲突。仔细一听,吵架的内容是俩人对于该买便宜的车还是贵的车产生了矛盾的观点。争吵是表面动作冲突,贵贱对立消费观念是内在思想矛盾。若没有贵贱的消费观对立,激烈争吵也就莫名其妙了。

冲突和矛盾,两者是表里关系。我们能从电影中看到听到的画面和声音这些具象动作,可以展示为冲突;我们从这中脑补出来的抽象价值只是矛盾。虽然对白可以直接表达抽象价值,但优秀的对白往往也以冲突来具象表达。例如,好对白用视觉冲突表达内心矛盾“我在她家楼下站了一宿,今早雪才停”;差的对白用抽象矛盾直抒胸臆“我没勇气向他表白”。

吵架

二、矛盾冲突有什么作用?

冲突让观众打开大脑自愿接受信,冲突和矛盾两者只有其一, 都不能构成故事。

还举上面父子俩的场景,只写两个人在4S店里互骂。这就不是冲突,因为我们不知道导致他们骂街的矛盾是什么,观众只能看得一头雾水。讲故事就是通过冲突将矛盾传递给观众的过程。观众通过看得到的外在冲突,如果不能理解出导演想表达的内在矛盾,那么这场戏就要重新考虑了。与此同时,千万不要将抽象价值强行塞入人物的口中,令他们告诉观众有关世界、历史和人物的一切。我们不能让父亲直接张嘴说,“我主张艰苦奋斗先苦再甜” , 又让儿子说,“我主张活在当下享受生活”。

观众的大脑有一种自动寻找意义的补缺能力,当看到不平衡非日常的冲突时,就会立马启动大脑寻找背后的意义。如果我们像小说一样,将心理感受直抒胸臆,那么多半也就无法开启观众的大脑。故事之所以只写冲突,是想通过可视的冲突,让观众自行脑补出抽象的矛盾。在创作时,先构思矛盾可提升效率。因为矛盾是统一的,而冲突是需要变化的。有了统一的矛盾后,再加以万千变化的表达方式,会获得较高的效率。当然,也可以先通过感兴趣的冲突事件,然后反过来抽象出矛盾。在一场戏中,矛盾可能有获胜的一方,观众通过结局理解了导演的意图。也可能悬而未决,吸引着观众继续往后看。例如,我们可以让吵架的父子在这场戏中直接下单,也可以让他们不欢而散。

吵架

三、应该如何把握矛盾与冲突的关系?

千万化冲突后的矛盾应统一
在一个故事中,最终表达的矛盾应该尽可能统一。而这个统一的矛盾,就是故事的核心冲突。当一个故事有若干个无法调和的冲突时,观众就会经常出戏不知所云,并且冲突不断叠加带来的高潮情绪宣泄,也因冲突过散而失去冲击。所有伟大的故事都是这样展开的。

例如《美丽人生9》一次又一次的冲突,只是为了让观众看到“当你遇到问题有压力时,是该乐观还是悲观”这个思想矛盾。而随着从“点餐时厨师已经下班"这种小冲突有了结果,到最终"孩子不相信这是游戏要退出”这种大冲突有了结果,观众脑海中已经被种下了“乐观就能胜利”的论点。等到故事高潮,小男孩真的爬上了大坦克,观众的情绪如愿以偿:我早就知道“乐观就能胜利”。

再如《蝙蝠侠:黑暗骑士9》中的主要矛盾就是:坚持原则VS灵活变通。故事中的大小冲突几乎都是围绕这个中心矛盾展开的。例如:哈维之所以最终黑化,就是因为他从坚持原则光明一面堕落到和小丑一-样没有原则。小丑之所以不怕蝙蝠侠用摩托撞死自己,乃至被倒吊时也不怕蝙蝠侠杀了自己,就是以为未经审判的私刑 ,那蝙蝠侠就和小丑一样放弃了规则。

节拍表中的每一个节拍,都是一场大的冲突,而每一个冲突的背后都应该有相对一致的矛盾。节拍表,其实就是核心矛盾展开的冲突点。如果只是想着怎么样让主角“争辩”, 怎么样让“坏蛋逼近”, 怎么样让主角对决对手,而没有想着每一场戏都要有相对集中的内在矛盾,那么这个故事将难以有长期的生命力。

好了,如果你喜欢这篇资讯,别忘了关注91选校艺考咨讯,我们将为你带来更多备考干货,如果还有其他疑惑,还想了解更多编导艺考相关的知识,可以搜索关键词或在线咨询,91选校为你提供一站式免费求学服务。另外祝您编导艺考一切顺利,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加油!

Copyright@ 2012-2024 广州冠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27680号
首页电话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