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生们看过来!文学作品朗诵可不能拖腔甩调!那什么是拖腔甩调,又分别有哪几种表现呢?拖腔甩调就是不顾稿件内容,不仔细感受和体会每句话的情和意,以一种呆板的、格式化的声音形式朗读。
1、念字式的“朗读"
语言梗阻,意思不集中。句子就象一 颗颗珍珠,要靠内容这一根红线把它们串起来,要使听众明白无误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见标点就停, 见句号语势就降了下来,给人以结束的感觉。这样一来,语言链条就断了,形成了一个个肠梗阻,受众听的就是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句子,而不是完整的意思。读文章不能一句一句的摆,要做到整体出击,一气呵成。要多连少停。只有这样才可能更加流畅,才可能让人听得更明白,更舒服,更痛快。在朗读中胸无全句或全文只是照章念字,照字读音。朗读活动变成单纯的念字,一字一顿,只简单地将音节读出来。这种方式,或有字无词,或有词无句,缺乏语言的流畅感。这种方式的所谓的“朗读",语调平直,没有轻声,没有重音,顿连呆板,更无从谈起语言的感情色彩。这种朗读方式在初学朗读的朋友更为多见。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语言的内在感受,缺乏词语和句子的完整概念和基本的训练所致。
2、念经式的“朗读"
四平八稳型。我时常听有的人,喜欢平均使用笔墨,等距离拉开字腹,一板一眼,四平八稳,匀速前进。这样,听起来字字清楚,但没有美感,让人乏味,甚至昏昏欲睡。我们,既应该有雄峰,高原,也应该有平原、盆地和深谷。对那些重要的地方,我们要学会拎起来,加以强调:而对那些次要的地方,我们要做到快速一笔带过。做到了这样,我们的朗读才会摇曳生姿,曲径通幽,才能柳暗花明,引人入胜。说的难听一些就是老和尚念经。
3、八股式“朗读"
在朗读中不从具体的文本内容出发,一-味只从声音上刻意追求,而且腔调固定,节奏僵化,顿连千篇一律,呆板单调,声音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节奏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这种朗读方法的显著的特点是只刻意追求声音的形式,而忽略不同的文本内容,表现为朗读缺乏变化,缺乏生气。究其原因,是对朗读文本疏于研究,固守简单的朗读经验和朗读模式。
4、表演式“朗读"
在记叙文或剧本朗读中,对文本中人物语言的朗读产生了角色化的错误,理解,无形中将自己独立的朗读者身份混同于文本中的角色,进而形成朗读人物语言时过度夸张,单纯追求任务语言的情感、响度的所谓的真实性,将人物语言朗读表演化,这种朗读方法混淆了朗读与表演的区别,忽略了朗读者在朗读中的独特的身份。因为朗读者的任务是把文字作品的精神实质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创造性地传播给听众,而不是充当演员去扮演作品中的人物。尽管我们可以在作品表演活动中去扮演人物,但它毕竟不同于朗读这一-语文学习形式。朗读者不是表演者,更不是文学作品的作者本人。朗读的过程是第三者传神地转述文学作品,这与把文学作品转化成一个角色表演出来是截然不同的。很多文学作品是可以改编成剧本排成戏,演员通过台词把作品的内容表现出来,但这与朗诵还是是有很大区别的。与演员和演戏有本质的区别。
以上就是关于拖腔甩调的错误表现总结,大家快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这个问题吧,有的话要及时纠正哦!如果你还有其他疑惑,还想了解更多播音艺考相关的知识,可以搜索关键词或在线咨询,91选校为你提供一站式免费求学服务。另外祝您播音艺考一切顺利,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