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故事情节可从这方面入手:
①理清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弄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尤其注意分析透发展和高潮部分。善于体悟出故事情节中寄予的深刻生活、社会现实意义。
②鉴赏故事的情节要从细节入手,细节往往成为设题点,伏笔与点睛之笔是命题者的热点选择。另外,还要注意鉴赏小说情节中的倒叙、插叙、伏笔、悬念等的表达效果。
③故事必有情节上的“转”(即情节、感情的变化);因为短,冲突往往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引人深思。这使结尾句往往成为点睛之笔,是理解全篇的关键。
④故事情节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就是对人物性格感受的过程,也是对小说主题理解的过程。如《水浒传》中的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官居高位。故事在前五回里,浓墨叙述了“娘子受辱”、“带刀误入白虎”、“刺配沧州道”、“大闹野猪林”等清洁,展示了林冲一步步地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一位逆来顺受的“忠臣”最终成为犯上作乱的“英雄”,其性格刻画运用的是情节推进法。
二、故事分析
一般来讲短片剧情比较简单,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白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知道哪个部分发生了什么,然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分析,比如某个片段的情节?该短片的主题、风格是什么?
我们以《七宗罪》的开头做一个范例(请自行搜索原片配合食用):
《七宗罪》是大卫芬奇导演33岁的长片作品,其成熟的视听造诣让人称赞,我们用最粗浅的视角,去尝试解读芬奇老师是如何用视听语言构建人物。
电影中,主人公赛默塞特,我们简称S,是一个出色的警官,做事一丝不苟,思维缜密,刑侦技术高超,有一颗为美国人民服务的心。可人到晚年,无法根除的罪恶让他在即将退休的年纪心力交瘁。而米尔斯,我们姑且叫他M吧,掐指一算也就30出头,在地方上颇有建树,一时间让他忘乎所以,自以为自己是超级警察,其实性格急躁冲动,做事毛手毛脚。机缘巧合,这一“SM组合”便相遇了。
简单介绍人物之后,我们来对比影片,看看芬奇老师是如果悄悄塑造人物的。和文字不同的是,视听语言要紧扣视觉和听觉的表达,画面的信息量是具象且丰富的,加之有人类生活的经验,很多表达不言而喻,深谙此道的人便可以得心应手去创作。
这是全片的开始镜头,环境声是城市的警笛和楼道隐约的电视音,声音交代了这座城市的不安和嘈杂。清晨,老头S起床上班,他先是倒掉剩咖啡,并把杯具放在厨房的洗水池中,OK,想必各位看官看到这已经不耐烦了:“就这个动作,有什么好说的?”,那我们暂且跳过,来看看整个画面。这是一个高反差的镜头,明暗对比强烈,前景的布置虚化,只看到一些黑色线条和国际象棋,中景吧台上的物件依次按照大小排列,前景中景将人物框死,让人感受到一丝局促和压力,后景身着白色衬衫的人站在一片白色厨具前。横平竖直的家具构成线条、纯白的家具、整齐的摆件。这不就是一处女座吗?并且还有一定强迫症。
我们对这个人物有了个简单的印象,那他到底是不是呢? 别着急,下一组镜头告诉你。
这是处女座导演芬奇老师亲自摆的吧!S不疾不徐将钢笔等物品一件件放进白色衬衫里,仿佛仪式一般。S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警,但他的穿着和必需物品没有丝毫马虎,这也证明他几十年如一日都是如此一丝不苟,都是如此的...龟毛。S捻去西服上的杂物,关上灯离开。
这几组镜头如同素描一般,勾勒出一个人物,似乎看上去无足轻重,但有了它,一个挑剔龟毛严谨认真的老警察就浮现出来,你说他是全纽约神探都有人信。 作者:树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