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编导艺考生如何提高故事和散文创作编写能力?

发布时间: 2年前     浏览次数:51

小说和散文都是有韵律的,故事创作过程中,不仅考的是情节创作,也考人物塑造,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使得故事完整有深度,是需要不断练习的,散文也同样如此,讲求的是形散而神不散。那么学编导的艺考生们知道该怎样练习吗?方法放在这里了,可不要放收藏夹里吃灰哦!

故事创作

一、如何提高故事创作能力

(一)、从片段出发进行练习

比如说,你要写一部都市爱情故事Q ,可以先构思出人物的大致设定、背景、风格等,然后写一个关于该人物的小情节:男主角在公司与女主角相遇,二人初次见面因业务合作而产生勾连,这个相遇的片段里内容如何,场景如何,对话如何,配角如何,完善为一个小ase。片段训练可以不顾忌大纲,不用特别考虑前后衔接和逻辑,只需把该场景落实好。任何故事都是多个片段组成的,解决了元素问题,你就已经入门了。

(二)、以片段为媒介刻画某种人物特征

刚才讲的是写片段,那么接下来也很简单,在第一步的片段里,加入-一个目的性内涵一一人物特作者通篇都需要做的事情,如果人物刻画糟糕,最后故事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在第一步的写作过程中,我们练习了片段场景,但那种场景不带目的,没有深刻含义,第二步则需要考虑给该片段赋予一些全 局性功能,也就是我们说的刻画人物性格或特征。如果你的主角是一个心狠手辣的手,那么在写片段时, 就应该主动往该方向靠拢,比如主角本身一些心理活动、 行为举止,或者通过别人转述,总之, 时刻谨记,人物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把符合他/她的特质放入片段描写里。

(三)、训练句段°语感和流畅度

为什么要把流畅度9放在第三点呢?因为没有情节实例,就不可能有整体感知,通过一个独立的句子是无法判断整体效果的,所以先把片段写出来,然后再修改。我们可以在之前写出的片段上修改,删除多余词汇、修饰,整理段落,也可以以已有的片段情节为基础,重新再写一次,这次的重点要关注的就是,不改情节,只注重文字本身。

(四)、撰写故事大纲

大纲是故事的主要发展线路,也是我们在写作时做出的预先设定,我们需要确认自己在什么时候要写什么,情节发展到哪一步了,不至于写着写着就失去了方向。大纲由各个情节片段组成,换句话说就是把你之前写的各个月段用正确的逻辑顺序串联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写大纲时要注意前后的逻辑衔接,这就和写片段只关注眼前的分有一些区别

(五)、扩展大纲为完整故事

最后一步,就是根据你的大纲骨架,把情节片段用具体的句子丰高起来,结合为有血有肉的故事。注意大纲是总体考虑,最后还需要进行落实 ,不是说有了大纲就完了, 第三步里对文字的流畅度、语感的训练,最后也要用在第五步里,才能写出一个好故事。

散文写作

二、如何提高散文写作能力

(一),多看书是最重要的。

书的类型当然不是那些小白小说...而是内涵的,首先不要看名著,会闷。选择一些年轻作家写的散文啊,小说啊,有很多作家的小说里面会有很多优美的句子,跟人生道理,你会喜欢的。就比如说夏茗悠,桐华等等这样作家的作品吧。看的时候,当然不止是看,而要慢慢品味,觉得有共鸣这样就差不多了。所以,选书非常重要。之后再看一些关于哲学类的书籍啊,就是进阶吧。因为看了那些易懂了之后,就试着看名作家的作品..比如说相约星期二,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等等.....按照自己的能力去选书,一下子太高难度,你会看不下去的。慢慢来,看的书就会越来越深,专研会越来越多。你看完书的时候,可以上网看一下别人的书评。这个我觉得挺好的。最好有一个喜欢看书的朋友与你一起,因为你可以跟他(她)讨论。这个可以提高文学修养。

(二),多写是最重要的。

随时随地想一个题目,自己动笔写一篇文章。看书跟写作是相辅相成的。看的书多了,自然而然脑子里会自动储存着看过的书的结构句子文式之类。下笔就容易得多。写完之后让写作能力好的人,耐心的人替你修改,然后听他讲你哪里不够好。多看朋友或者同学的作文,会清楚人家的文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差。提高自己的经验。看书的时候,摘抄好的句子,有共鸣的句子。我小学的时候,就会摘抄好词好句,还会抄写别人写得好的作文。后来开始看书,然后看到一样感兴趣的人事物就会给自己定个题目,然后就开始动笔写。慢慢摸索的....不可能会有快捷的方式,要日积月累才能提高。你也用不着刻意去背什么写作手法啊,写作类型啊。因为你看多了自然就会晓得的。其实并不难,看你有没有耐心而已。看书多了,速度也会提高。人家要好几天的书,你几个小时可以看完,人家七八个小时看完的,你一个小时两个时就能看完。所有都来自于四个字“熟能生巧”

孰能生巧,方法讲再多不入脑也是没有用的,小伙伴们动起笔来吧!本篇咨讯到此结束,有其他艺考相关的问题可搜搜关键词或点击在线咨询,会有老师随时为您解答!

Copyright@ 2012-2024 广州冠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27680号
首页电话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