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名书法艺考生,前一阵子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已经是一名准大一新生了。其实在艺考生里书法生比较少,相较于其他专业的艺考生来讲的话,书法艺考的压力是比较小的。
高一的时候我误打误撞进入了学校的书法班,然后就跟着书法老师学习书法,当时的我还没有意识到我学的这门科目要参加以后的校考,甚至要以书法为中心来选择我的职业,当时我只是当作一个兴趣来学。
到了高二下期将要准备去参加集训的一些工作,我毅然决然的报了名,因为当时书法对于我来说是一门特大的爱好 ,准确来说是我爱上了书法 。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学校的书法老师带领我们临摹多种字体,到了高三上期就去集训,集训的那个机构有许多来自不同学校的五湖四海的学生,集训半年的话,大概花了五万多 ,学费,生活费,还有许多买材料的费用。
那里早上七点钟开始上早自习,然后八点钟开始吃早餐,休息之后又开始八点半的正式上课,中午12点吃了饭之后你可以休息,下午两点又准时上课。其实一天学习的时间一直要学到晚上十点半左右,刚开始是晚上十点半,到了后面要考试那段时间的话,就是晚上12点多钟 反正你想要留到多晚,老师都会陪你留多晚 。说实话压力挺大的, 因为那里的同学们都写的不错,又花费了家里一大笔钱,对于我家的家庭条件来说的话,负担是比较重的,所以劝说一句:家里不宽裕的话当艺术生要慎重考虑。
最开始我们临摹的是《峄山碑》练习我们的线条。后来开始写一些隶书,比如《曹全碑》《乙瑛碑》《礼器碑》。后来我们开始临摹楷书,比如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阴符经》,还有智永《千字文》,颜真卿的《勤礼碑》。再后来临摹行书,我们着重临摹近年来的高频率考点,如王羲之、米芾、王铎等等。
我们开始临摹的时候需要理解和掌握书法的用笔技巧与结字规律,刚开始尽可能仔细观察,如实对临,深入地了解字帖结构特征。然后再进一步研究其运笔习惯,对于字中的神韵进行充分的理解,比如临摹行书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行笔,感受笔尖在纸上的变化。老师经常对我们说楷书要写快一点,行书要写慢一点,但在现实中,有许多人都将这两个方向搞反了。有什么问题必须要积极的向老师提问,多把自己写的字拿给老师看,千万别害羞。
过了大量的书法临摹,有了一定的书法基础之后,我们就要进入一个比较高度自由的创作环节。不知道其他小伙伴怎么选择大学,我要考我们当地的大学,只有校考,是要考印稿设计的,画稿子之前要将两方印稿,设计好它们在纸上的位置,放在中线,先用铅笔把稿子大致画好,再用小楷笔上墨。上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慢慢来,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白文需要慢慢来,朱文就更是要小心,不然会功亏一篑的。用的墨可以买贵一点的墨汁,我是用的云头艳和玄宗,一得阁的墨也不错,印稿设计用好一点的墨来提亮,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小楷笔的话,就可以用老师推荐的笔,也可以自己买多种小楷笔分别来试一下。
有的学校也会考白描,因为我最开始是学美术的,有一定的绘画基础,白描主要掌握人物的整体结构,用工笔练习线条,不同的线条更是需要融会贯通,最重要的是头部的细节,先用铅笔画好大致形状,细节的部位需要先用铅笔画好线条,再上墨。
要考试的时候,一定要休息好,需要提前一天去考场踩点,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纸发下来之后,不要把它弄皱了。书法考试都是要自己准备工具,毛笔需要在考试之前就要用一用,带毛毡的同时你一定要买透明胶,因为用透明胶把它固定,毛毡就不容易滑。也需要带两瓶墨,一瓶是你平时常用的墨,另一瓶是可以用来调墨的那种墨汁(云头艳,玄宗)当发现纸用起来是比较偏生的话,就必须要调墨,如果完全是生宣纸的话,就可以全用调墨的那一类墨汁。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章法,注意卷面的干净整洁,能提高阅卷老师的印象分。
校考完后就需要等成绩,因为疫情的原因,本来应该是在三四月份出成绩的,足足等到了高考结束。疫情期间上网课,就需要跟着老师来,这就特考验我们的自觉性,但是缺席了半年的文化课,不懂得就多问老师同学。出校考成绩的时候,每个学校出成绩的时间都不一样,我查成绩的时候,一有消息我就会去查,刚开始是广艺的“不合格”后来是其他学校,接二连三的打击,都是“不合格” 。说实话校考都没有过,可是我总是对自己有一种莫名的自信,因为对于艺术生来说,我的文化成绩算是不错的,不管怎样,录取通知书来了!
总结一下,高中开始学书法是不晚的,但是书法是个长期练习积累的过程,如果想通过书法艺考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没有基础的同学还是要报班比较好,另外,报班要越早越好,如果到了高三再报还没有基础的话,大概率走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希望你们也能收到理想院校的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