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上戏导演干货——导演思维的建立

发布时间: 2年前     浏览次数:49

演而优则导,作为一名表导生,最重要的就是在表演中运用导演思维。如何塑造人物,如何使故事情节有逻辑性,贴近生活,打动人心,如何在多个维度中揣摩故事潜在的可能性,这就是导演思维。那么,我们该如何建立导演思维呢?

导演学,是一门呈螺旋形的学科,当我们提起导演学的时候,会提及如下命题,诸如“行动”、“二度创作”、“综合艺术”、“调度”、“音乐”、“故事”、“节奏”等等。我们需要在平常看电影时,编故事时,在多个维度中揣摩故事潜在的可能性。

导演思维

如果是编剧,会从故事角度,人物构建,剧情结构以及主旨等这几个维度来考量,但是导演却是综合性的学科,因此在多个维度之下, 他才能真正掌握一部电影的精髓。“生存的维度”“心理的维度”“社会的维度”每个时间段都有自己时代一 望可知的议题, 导演在发展导演思维时可用的第二个棱镜是叙事与当下议题之间可能搭建的关系。有五个选择来构建导演思维,每个选择都提供了一条不同的路径:

1.人物弧线

以主要人物及其转变为工具。

2.戏剧弧线

情节是驱动力。主要人物与反派的斗争决定了戏剧弧线的走向和形态。

3.潜文本理念

叙事可以平铺直叙(比如《亚瑟王》的浪漫的高贵)也可以繁复纠缠(比如《沉默的羔羊》)在凸显潜文本的过程中,人物弧线和戏剧弧线都被纳入了潜文本。

4.主宰叙事结构

涉及战争(比如,马利克的《细细的红线》家庭价值观(比如,科恩兄弟的《抚养亚利桑纳》)民族侧影(比如霍兰的《欧罗巴,欧罗巴》

5.你生命中最深层的价值观

有些导演的精神个性是在其切入叙事的手法中揭示出来的,比如:让.雷诺阿( Jean Renoir )影片中的人道主义;伊利亚•卡赞对于阶级、种族和代际差异的不无争议的构建;罗曼•波兰斯基探索生存之孤独的视界; 以及谢尔盖•爱森斯坦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导演思维

下面我们用浅显的话来讲一下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在表演过程中,不论你演什么类的小品,人物是根基。而人物的建立不是简简单单构思某一个职业,某一个性别,而是具体化的。比如小品表演中构思了一个女人,可能有些同学只是演了一个性别,一个大概,但这是片面的,有局限性的。当你运用导演思维对人物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女人多大,多高,是否有孩子,是否婚姻不幸,是否身患残疾,今天来到这里要干嘛?等等……
这些对于人物的思考越具体,人物越真实,台词也会准确的说出来,而这就是在人物中的最基础的导演思维。不仅仅导演系,表演系的艺考其实同样需要导演思维在其中,对于小品的构思与演绎,不仅仅只想到怎么演的好玩吸引人,而是如何演的更真实,将表演真正做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表演艺考,亦或是导演艺考都离不开思考,思考就会产生思维,这会是你在表演考试中最有把握的武器!如果各位艺考生们有任何疑问欢迎在线咨询!

Copyright@ 2012-2024 广州冠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27680号
首页电话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