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一门具有独特表达方式的艺术,而且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扎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大街小巷。对于书法欣赏可以说是一种审美享受。但是如何欣赏它是所有人共同关心的问题。有人形容书法鉴赏神秘莫测,对其书法欣赏的评价也是玄之又玄,似乎书法鉴赏就只有那些书法专家能做得来。事实上这是一种偏见。以前的学者曾多次讨论过如何欣赏书法艺术,但其中有些太古老、太抽象,无法用语言表达,以致人们只能看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要欣赏书法艺术,不仅要阅读它的内容,还要看到它的魅力。文盲,即使是不懂汉字的外国人,也会不自觉地受到作品魅力的影响,从而培养欣赏者对作品本身的神韵气质的感官认知,提高欣赏者的文化素养达到陶冶性情的效果。在不知不觉的徘徊在微妙的影响过程中,自得其乐,获得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艺术享受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事实上,我们需要提高大众对书法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学习书法的兴趣。只有提高书法的鉴赏能力,才能提高书法水平。如何学会欣赏书法艺术,的确是对每个书法爱好者在书法艺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一,看取法
进行整体的审视,看作品取法高不高,标准高不高,字的源头在哪里。古人说:“取上得中,取中得下”。
二,看字法
一看笔法有没有到位,二看结体是否体准确,三看骨力是否洞达,四看意态是否相近(神似),五看机巧有没有变化,有没有巧妙的融进一些其他元素。
三,看气韵
书法里讲的气韵,一要看你的消化能力,有没有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东西才是艺术,没有自己的东西最多就是艺匠,二要看自己的东西和传统结合的怎么样,有没有新意,是天衣无缝还是脱节,或者造成矛盾和冲突。气韵在书法上常常被称为“味道”,比如说某某某书法有:“碑味”“章味”,也称为气息,比如说作品有“文人气”等等。
四,看章法
书法作品中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我们叫做章法。章法关系表现为字与字的关系,字与行的关系,行与行的关系,落款和作品的关系,盖章和作品的关系等等。章法一般在书法上称之为疏密关系,古人对章法的论述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一味的疏和一味的密都可以形成风格,但是如果在一幅作品中有疏有密,安排得当,那就是高手所为。章法反映一个人的胆识、魄力和心力,从章法可以看心力,章法生动,说明作者心力强,反之就是心力弱。章法最忌讳的是“状若算子”,什么是状若算子,就是把字象算盘珠一样横竖整齐排列,平均铺排,这种个案比比皆是。
五,看墨法
古人说“墨分五彩”。墨有浓淡枯湿焦之分,一副好的作品不但有好的字,而且要有丰富的、准确的墨韵表现。同时墨要随着书写内容、书写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要学会控制墨韵的变化,使之达到“意识之中,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这需要长期的实践和体验。漆黑一片或者天花乱坠的墨法都不是好墨法。
六,看形意关系
形意关系是书法的精髓,艺术的形只有融入人文的意才显得有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形对意的启发具有巨大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七,看行笔节奏
古人说“书法是无声的音乐”。书法和音乐一样,都是线性艺术,都具有旋律、节奏、节拍、频率、频幅、休止符等要素。节奏在书法手法上表现为行笔过程中力度的变化和提按变化,这个变化是书家的心理变化造成的,是书家微妙的心迹流露。书譜对这一点有着精微的描述:“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衅挫于毫芒”,“或重若崩云,或轻若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
八,看黑白关系
宣纸是白的,墨水是黑的,我们一开始就把黑布局在白的上面,就开始制造矛盾,我们把一个字或一组字收拾好了,又开笔制造下一个矛盾,书法的过程就是不断制造矛盾又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纸墨关系从颜色来说是黑与白的关系,从哲学来说就是有与无的关系,从佛教来说就是实与空的关系。怎样处理达到和谐状态,考验作者的心量。
九,看落款
落款是书写的最后阶段,落款做的好,可以使作品具有变奏的美,可以增加很多的人文趣味,可以起到很好的生命告白的作用。官收的不好,起反作用,结果可想而知。
十,看铃章
铃章是书法最后一道工序,是收官阶段,是一锤定音。书法章分为名章和闲章两种,名章就是尊姓大名,也有把名字拆开来刻的,闲章一般把格言警句,人生感悟之类的文字刻在里面,还有一些生肖动物等等。把字刻进去的叫白文章,把字凸出来的叫朱文章。盖在作品右上方的叫做起首章,盖在作品最后的叫做落款章。传统的观点是“章不过三”,现在这一点变化了,一些引进了现代平面意识,一些作品在某些地方盖不同形态的章,起到很好的视觉点缀效果。
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小伙伴们作为书法艺考生,在练习写字的同时,更需要提高鉴赏能力,鉴赏能力的提升能对书法水平的提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