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笔的时候,我们常听说这十字秘诀: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那么几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除了这几点以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别的什么吗?
1、指实掌虚
“指实”,即五指齐力,力聚管心;“掌虚”,即手掌空虚,形同握卵。实践证明:指实就能和稳定;掌虚就会用笔灵活。而要做到指实掌虚,最好采取人们常用的“五字执笔法”。
2、管直腕平
管直,指笔管与纸面垂直;腕平,指手腕与纸面平行。康有为说:“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竖其锋”。因为管直则锋正,锋正则能够“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以利用笔四面势全,八方出锋;腕平肘则自然会提起,这样悬肘用笔,既灵活又有力。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认为掌竖则管直,因而强调执笔要竖掌。其实不然,管直并不取决于掌竖。从五指执笔法的各个手指的作力点来看,五个和指在笔管的上下左右均匀布点,四面八方平衡用力,这样自然将笔官执得竖直。如果将手掌竖起来,腕部肌肉便受到牵制,处于紧张僵硬状态,既容易疲劳,又不便于运腕,尤其是写大点的字,更加感到不便当;倘若站着写掌则根本无法竖起来。
因此我们认为,和不一定要掌竖,而以掌面同纸面成45.夹角为宜。为了便于掌扫这一要领,可先将右臂松驰,垂身侧,手指自然弯曲,成半握拳状,并保持原样,抬至桌面书写位置,然后,左手再将毛笔递给右手,按五字执笔法的要求执住。(其实并非时刻都要垂直执笔,只是大致保持这一状态,便于应付各种书写上的变化需要)
3、松紧适度
执笔要不松不紧,灵活掌握。一般情况是:写大字或初学写字执笔宜紧些,但也不能过松过紧。执笔过松,运笔无力;执笔过紧,指死腕僵,转换不灵,甚至发抖。张旭给颜真卿传受笔法说:“妙在执笔,令得圆转,勿使拘挛。”
世传王献之幼年练字,其父王羲之从身向后突然抽他手中的笔,竟没有抽动,因而得到他亲的称赞。不少人常以这个故事,作为传授笔法的要诀;也有些仿效此法以检验自已执笔的松紧程度,实不足取。且不说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如果执笔真的紧到了如此地步,怎好动笔写字?“不然,则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苏轼《论书》)
4、高低相宜
执笔高低可根据字的大小和不同字体灵活掌握,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一般说,写大字宜高些,写小字宜低些;写行草书宜高些,写楷书宜低些。
执笔高度要根据字体的类别、大小和笔管的长短而定,一般来说,写小字执笔要低些,离笔头一寸左右,太低了笔画局促不自由。写中楷或大字,执笔要高一些,约二寸左右;写大楷和草书笔管要再执高一些,约三寸左右。执笔越高,回旋的幅度就加大,更便于挥运。但过高了,影响用笔力度,下笔飘浮,无力无筋骨。执笔太低则使转笨拙。
5、注意节奏与韵律
字体要求有节有律、有变有不变。要注重书写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控制笔画的速度和停顿,呈现出文字的美感和动态。
6、注意姿势与身段
在执笔时要注意坐姿端正,身体放松,眼睛平视纸面。同时,注意保持整个身体的协调运动,使书写过程更加流畅和自然。
这些是书法艺考执笔的要领。熟悉并运用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提升书法作品的质量和表现力。另外,持之以恒地进行反复练习和不断的积累也是提高书法水平的关键。
好了,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法艺考生执笔秘诀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相关解答,希望这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可以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好学校持续为您提供更多免费回答,另祝您书法艺考顺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