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书法艺考中礼器碑的临摹特点有哪些?

发布时间: 2年前     浏览次数:103

四大隶书指的是礼器碑、曹全碑、乙瑛碑和张迁碑,这些碑刻都是中国古代书法中的经典作品。那么在这四大隶书中的礼器碑有什么临摹特点呢?

一、用笔

1、笔画瘦劲

《礼器碑》的用笔,大多都是比较瘦的,但瘦而不弱,瘦劲如铁,纤而能厚,起笔、收笔都干净利落,庙堂高古之气油然而生。线条刚柔相济,收笔处多方折、粗壮,轻重的反差,给人以很强的节奏感。结体严谨,规整平实,令人赏心悦目。

2、富于变化

《礼器碑》的笔画富于变化,从笔画长短、粗细、蚕头、波磔、方圆方面来看,《礼器碑》的线条凝练而不失流动,秀雅中又灵动多变。清刚而不乏苍劲,严谨而不乏自由。如"古""下""圣"字,蚕头、燕尾和行笔处无一雷同,均有变化,可谓静中寓动,变化之中见统一,显得非常之潇洒灵动。

作为主笔画的横画在碑中出现了很多次,各有不同,如"古"字的横画细若铁画银钩,坚挺有力;"下"字的横画则粗如刷帚,却又韵格灵动,不显呆板,线条起伏变化;"圣"字的横画则富有动感,有俯仰,规整中见律动。

用笔变化

3、波磔分明

和《曹全碑》的柔美秀润、流利婉畅,《张迁碑》的方劲古拙、雄厚朴茂相比,《礼器碑》比《曹全碑》俊挺劲健,比《张迁碑》瘦劲飘逸。从线条来看,作者书写时时很有节奏的,果断而又富有弹跳力,如"秦"字的捺画,起笔、运笔的时候都是细瘦的,收笔时重重的顿下再提笔,既有静谧之美,又灵动生趣,颇具自然飘逸之美。

《礼器碑》用笔变化丰富,笔意清新劲健,瘦劲有力,线条刚柔相间。其中,雁尾多呈方形,如"心"字、"作"字,且用笔较重,和大多数瘦劲的笔画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上去古朴强劲。笔画结构以左右舒展的横向取势,字多呈扁行,于平正中见险齐,变化丰富。

二、章法

《礼器碑》的章法字距大,行距小,有长空排云、横越天宇之势,有时故意打破行列整齐、中规中矩的单调感,在横向和纵向上产生小的起伏变化,如水波的涟漪,又似春柳的摇曳,具有韵律感和音乐美。

用笔章法

结体

除具横平竖直、平画宽结、整齐端庄等隶书普遍结体特点外,《礼器碑》书法结体平整中见险绝,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奇古中求变化,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可以归结为:

1、动静结合

碑中书法结体往往正斜相依,正得静,斜求动,故动静结合,生动活泼。如"龙"字,左边部分带倾斜的动势,右边部分端正安静;"欢"字左边安静,右边呈跳舞的动态;"天"字两横总体平静,一撇一捺恰如一个迈步前进的人,充满动感。

2、收放结合

碑中字体结体多收放,以避免平板单调,营造了一张一弛、活力四射的视觉效果。如"以"字左边收右边放,"人"部撇收捺放;"沙"字是左上收下部放,一长撇特放纵,托起三点水,妙趣横生;"道"字与"沙"字正好相反,右上边收下边放,一长捺基本呈45度倾斜伸展而出,托起"首"部;"族"字和"改"字都是左收右放,且两字右边也都是左收右放。"造"字同"道"字,也是右上部收下边放。通过收和放,张与弛,使结体天真烂然、生气横出。

3、疏密结合

碑中文字在疏密搭配之中多着心机,从而虚实兼具、趣味横生。如"乐"字整体上密下疏,但上部又密中有疏,下部也疏中有密;"中"字内疏外密,下边一横为了配合内疏的效果,故意断开,以留白的方式显现,更增加了内疏外密的视觉效果。

4、曲直结合

曲与直,来于规与矩,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一曲一直,一柔一刚,对立而又统一,充满艺术性。如"世"字三竖除有方向的变化外,而且左边竖呈"S"型曲线,与右边的两直竖形成对比;"君"字"口"部两横有曲直对比,两竖也有曲直变化。

总的来说,《礼器碑》的笔画与笔画之间讲究联系和变化,无单调重复之嫌,而笔画之间又通过气和笔意紧密相连,以气贯之,使曲与直的笔画紧密联系。通过"若断还连"的气势贯通,使结构浑然一体,宛若天成于"志气和平,不激不厉"的气度中安排着曲与直,创造了柔美与阳刚的意境。

书法结体

四、气韵

《礼器碑》整体神清气健,沉静肃穆,典雅秀丽,清超绝尘,清刚之气充溢纸面。清虚灵动中透着空灵洒脱,格调高古中洋溢着清新典雅,雄健疏宕,气韵夺人。意定神闲,举止淡然,宛若翩翩君子庄重但不失活泼,儒雅却不乏严厉。

总而言之,礼器碑笔画瘦劲且有轻重变化,结体紧密又开张舒展,捺角粗壮斜行,风格质朴醇厚。

好了,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礼器碑的临摹特点”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疑惑,还想了解更多书法艺考相关的知识,可以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好学校为你提供一站式免费求学服务。另外祝您书法艺考一切顺利,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加油!

Copyright@ 2012-2024 广州冠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27680号
首页电话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