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传媒业的兴起,越来越多人加入了艺考的大军,但是小编发现最终有很多人和喜欢的院校失之交臂,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做好艺考的这些准备,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1、前期准备
关键词一:理智
对策:重新审视自己的初衷,不要意气用事。艺术不同于其他学科专业,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除了后天的培养外,一个合格的艺术家更需要有敏锐独到的视角和艺术抽象思维。
如果喜欢观察身边事物,心中有很多东西需要表达并且善于表达,可以考虑艺术深造;但如果只是拿艺术考试作为避开高考的“退路”,那接下来的四年可能会学得很苦很累。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才是最重要的。
关键词二:做好准备工作
对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自身情况了解后,必须摸清楚院校的招生情况和要求。
参考步骤:
1、登陆学校网站和论坛,或请教学长,事先获取课程设置等专业信息;
2、了解考试要求和规定,提早作准备;3、了解院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对比自己目前的成绩。
关键词三:务实
对策:对自己专业水平的掌握情况清楚了解。在此,提醒艺考生们,“千万不要找一些专业术语恶补,那些生搬硬套的词汇经不起考官细问。比如影视类考试,如果考生能够说出‘近景、特写、蒙太奇’等术语,考官当然会欣赏;但若考生只是胡乱搬弄,考官则可能表现出厌恶。因此在考试中保持良好心态,拿出真实的自己,才是上策。”懂什么说什么,不要装懂。”
关键词四:个性
对策:若有特色,不怕没伯乐。有这样一个考题:在一张画上,一个小女孩坐在窗台上仰望着天,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来构思这一场景。考生一般会答,某一贫困山村的女孩向往美好的生活等,但一个考生却说:画中的小女孩跟我一样在企盼着一张录取通知书。考官立即给了他三试通行证。“艺术类考试题目往往没有标准答案,考生只要把握住脑中的灵光一现,就能为自己的发挥增色不少。
关键词五:放松
对策:当考生为准备艺考而忙得不可开交时,“过来人”平泳佳却建议考生暂缓备考进度。“艺术考试考的是学生的天赋,是对生活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而来的知识点。”在他看来,考生想练就一身“内力”,并非一朝一夕就可达到,因此在考前作过多准备到头来可能只是无用功。
“考生在准备上不要有负担,越是名牌的学院越不用准备,反倒是一个最真实的你更能博得考官垂青。”但实际上准备的过程已经体现在你平时学习积累的过程中了。
关键词六:得体
对策:穿着得体,不必浓妆。去年刚考进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的沈蕙玮说,当初参加面试时,并没有太刻意打扮。“有些同学认为报考艺术专业的学生必须精心打扮,其实考官并不在乎这一点。真正让考官上心的是你的艺术内涵、人文修养,而服装只要得体即可。
关键词七:懂得变化
对策:懂得适时变化是王道。当自己引以为荣的特点可能在考官看来并不那么出彩时,就要想办法摸清对方的喜好,作出适当的调整。由于报考人数很多,一名考官一天下来要看很多作品,时间长了很可能会产生审美疲劳。“有些同学喜欢用灰色调作画,这在平时可能很好,但是在考试中就不合事宜了。如果考官倾心于立体的、鲜艳的作品,只有往这方面发展,你的作品才更有可能被挑中。”
2、后期面试
艺考面试,是展现考生形象气质的最直观环节,它能让考官最快的判断出一个考生的交流能力、应变能力。良好的第一印象特别关键,研究显示,第一印象在人的头脑中占据重要位置。第一印象不好,以后也很难有改观。
1、化得好≠长得好≠讨巧
老师们是不是说,面试要化妆呢?是不是说,要打扮的漂漂亮亮呢?没错,面试是可以化一点儿妆的,因为妆容能够使女孩儿看上去更漂亮,男孩儿看上去更帅。但是,考生们有没有注意到,无论是北电、中戏、中传,都早就公布了一条规定:素颜面试!
所以,化妆可以,但浓妆艳抹就不好了,作为一个高中生,你最大的优势应该是朴素、清新、自然,提高颜值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让考官关注,但是,用这样的方式求关注,真的能讨巧、能加分么?虽然说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但最起码的诚实还是要有的。
2、滔滔不绝≠得分高
不少考生习惯用多说话让考官产生学识渊博的感觉,实际上,这种方式是不完全正确的。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说得多,错得多。在艺考中,这句话也同样适用:比如说,被问到最喜欢的导演。你开始滔滔不绝的谈法国新浪潮,试图让老师了解,我很清楚这一历史时期哦!知道何时该说,何时不该说才是说话的最高境界。既然是面试,要学会把握节奏、懂得回答问题需适可而止的道理。滔滔不绝有时会起到反作用,真的,不信你试试看。
好了,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这个问题的全部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者想了解更多有关艺考方面的知识,可以联系在线客服,好学校为你提供一站式免费求学服务。另祝您艺考一切顺利,加油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