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艺考 的过程中有很多要注意的问题,其中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就是要选对曲目。今天小编以钢琴为例,说说选择曲目应该避免哪些误区:
1、曲目难度与考生实际能力不匹配
不少教师在高考选曲时,曲目难度严重高于考生的实际能力,导致考生在考试中发挥失常。学生在考前经过苦练,虽然把曲子弹下来,但始终由于技术不过关,未能达到应有的艺术和技术要求。因没有把握,在考场上难免紧张,因此思维和手指反应滞后、失控,造成大量的漏音、错音,甚至忘谱现象。
另一种现象是选曲过于保守,不能充分展现考生的能力。孩子们的能力和潜力是巨大的。高考有较长的时间可以准备和磨炼,适当增加曲目难度是很有必要的。缺乏难度也就缺乏竞争力,这如同体育竞赛,特别是体操、跳水等项目,如果难度系数低于对手,即使动作再完美也未必能够胜出。
考生经过较长时间准备,并在专业教师甚至专家的指导之后,高质量完成难度较高的作品并非不可能。因此,应选择难度与考生实际能力相当或偏高的曲目。
2、选择缺乏技巧性的作品
参加音乐高考的考生逐年增加,例如广东省已达每年八千人,山东省甚至超过每年四万人,许多省份已采取分组考试的办法。例如,某省联考声乐分为五个组,钢琴分为四个组(主考弹奏两首曲子,每人约5分钟,副考每人约2分钟),需要连考十几天的时间。
总选择篇幅大、过于缓慢、抒情的作品,由于时间关系,演奏这些作品往往会被打断,技巧性段落很可能还未得到充分的展现。因此在众多竞争对手和有限的展示时间内要想胜出,在选曲时就应选择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展示技巧的作品。
3、选择乐曲开头难度太大的作品
考试时,开头二十秒钟往往是应考者心理最紧张的时刻,如果音乐一开始难度很大,考生容易因为紧张而造成失误,并影响到后面段落的发挥,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如果难点在乐曲开始一小段之后才出现,应考者则更易于驾驭。
例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一开始便是在急板速度之下的连续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以及《“革命”练习曲》的开头是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快速下行。
类似作品,在曲子开头已具备相当的难度,一般考生很难保证在高考时紧张状态之下能不出差错。因此,应尽量选择乐曲开头难度不大的作品。
4、选择技术单一的作品
早期作曲家在一首作品中展现的技巧相对单一,不像后期作曲家在一部作品中所展现的技术更为全面。例如:李斯特、肖邦奏鸣曲所展现的技术,比贝多芬早中期作品更加全面,贝多芬晚期奏鸣曲的技术也远比早期作品复杂得多。
当然,千万别由此认为贝多芬、莫扎特的作品容易弹!事实上,正因为这种技巧呈现的“单一性”,使演奏者更易于暴露技术上的不足。
对于技术能力较强的考生,在考试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浪漫主义作曲家的较大型作品,充分展示其全面而高深的技巧性,以及音乐表现上的驾驭能力。
好了,以上就是小编的全部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者想了解更多有关艺考方面的知识,可以联系在线客服,好学校为你提供一站式免费求学服务,最后祝所有艺术生都能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