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素描人物时最需要注意的八个问题:
1. 位置、朝向或方位
在形体的形状、大的体块关系确认之后,加之合适的光源,就要进一步决定形体在空间中的确切位置。这里有一个更为复杂的情况:即画家还要决定自己所处的或者想要处在的位置与形体之间的关系。
尽管画家现在是站在画室的地板上,但如果他认为必要,他可以像从地下室往上看,或是从吊灯上往下看那样来观察模特。换句话说,画家可以在任何位置画这个形体,或是从任何能充分体现他的表现意图的位置来画。
学生们必须学会选择决定形体的确切位置与自己的关系,这与选定形体的方位,或是像画家们常爱说的明确“朝向”是一样的。一个形体一次只能占有一个位置,也只能指向一个方向。就像一架飞机,显然在特定的时间内只能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同时,它又冲着一个特定的方向,或用画家的话来说,它是有一个特定的朝向的。
2. 确定朝向中的问题
接下来要决定形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朝向问题,这时学生会遇到不少麻烦。如果一个形体是在运动的状态下,你得决定你想画的是运动中的哪一段姿态。明暗调子常常有赖于形体的方向,方向也可以为改善形体的明暗关系而加以变动。形体的方向改变时,作用于形体之上的线条也要跟着改变。因此,在用线之前,一定要确定好形体的方向。
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如果不改变形体的位置或方向,形体就不能反映其真实的形状。学生们还必须决定形体上衣褶的朝向,以便使其特征真实可信。最后,学生们要决定作为整体的构图所能接受的位置和方向,并使其与他所想要的最终效果相适应。
我们首先来考察一下动作变化中的形体问题。照理,一个形体不能同时被画出两个或更多的位置。因此,学生们必须确定并果断抓住形体动作中的一个单一的瞬间。
所幸的是,大部分动作都有重复的性质,并且从开始到结束动作都有间歇的片刻,这些间歇的片刻正好可以被画下来,它们通常对我们最富于启发性。伐木工人对着树木抡起斧子一起一落的样子就表现了这种动作。
表现连续或不重复动作的问题,从来就没有十分令人满意的答案。常常是画家捕捉到一个任意的动作瞬间,再通过结合一些像风吹的衣褶或展开的头发这些明显的标志画出来。
3. 模特总是在动的
初学者在画人体时总在抱怨模特任何一点明显的变动。有时,他们忽然发觉模特在喘气,就要求教师去制止。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模特动作的变化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他已经确定好了形体的方位。
但初学者不怎么会抱怨模特动作缓慢的变动,实际上这种变动却极为有害,并且在所摆姿势中会始终存在。常常因为疲劳,模特的肩膀会慢慢低垂下来,重心在变化,头部、胸廓和骨盆在慢慢转动。
有经验的学生很快能明白,如果他想表现模特的身体活力和健康朝气,他必须在一开始就捕捉到身体姿势的朝向。如果他想表现身体劳累的感觉,就应当抓住他所期望姿势的最后样子的朝向。要是他想表达其他情绪,就必须准备创造一些能涵盖这些情绪的动作朝向。
4. 明暗调子与形体的方位
如果光源是固定的,形体上明暗调子将随形体方位的变化而变化。打个比方,如果一扇门是关着的,它的调子和照在墙上的调子是一样的,如果门是开着的,门会变得比墙亮或比墙暗,这取决于光如何照过来。
同样,如果两座摩天大楼的正面都是同样的调子,而其中一个摩天大楼突然前倾一点,这幢前倾的摩天大楼的正面要比另一幢的正面暗一些,这是说光是从上面照过来的情况。由此说如果模特双腿,并立站着,双腿的正面会有相同的调子。但如果模特的腿是一前一后站着,向前的腿会比向后的要亮。
形体的朝向是创造明暗调子最为决定性的因素,在头部、躯干、胳膊和腿这些形体相互变化方向时,尤其如此。
5. 朝向与线条
学生们很快会发现在没有确定形体的准确朝向时,他没法用线条来塑造形体。因为朝向变化了,线条也要跟着变。线条的作用在于用它的运动变化来塑造形体的形状,所以形体的朝向一定要确定下来,才能用线条准确地画出来。
一个圆柱体的朝向改变时,围绕着它的圆弧线也随之改变。既然我们能够把一个伸直的手指比作圆柱体,这也就意味着手指变化朝向时,手指关节部的线条也会一同改变。
在手掌心一面有两条很重要的线横穿过手掌:一条首线和一条心线。这两条线在表现手的造型上具有特殊价值。一般这两条细微的线条不被注意到,就不可能被画出来,所以一定要创造它们。画家在画出这两根线条之前必须确定出手掌的朝向。
6. 朝向与衣褶
衣饰的褶皱有其鲜明的特征,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它们可以很好地揭示人体的动作。变动肩膀、胳膊、大腿及身体其他部位的位置和方向会明显影响到衣褶。现在学生们应该做的是, 既然他已能按自己的想法改变身体形状的位置和方向,那就一定能在体现衣褶的特点和节奏方面有许多好主意。
好了,以上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可以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好学校持续为您提供更多免费解答,另祝您艺考一切顺利,加油!